学生天地
学生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天地 > 正文
考古学院“教授下午茶”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报道(三)——动物考古方向
作者:学生工作办公室 时间:2019-11-11 点击数:

  2019年11月4日下午,科技考古小组的9名成员,在经信教学楼三楼动物考古实验室聆听了由王春雪老师讲授的动物考古学学术沙龙讲座。

  在王老师正式开始授课之前,同学们就已对课程内容充满期待,开始观察起实验室标本柜中的各种常见动物头骨标本。正式开始上课后,王春雪老师首先对有志于动物考古学事业的同学们提出了几点期待,即希望大家能够进行骨骼部位和方位的鉴定,能够进行常见动物种属鉴定,能够根据加工痕迹特征判断出人类行为,能够科学收集动物遗存等,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愿意向这一期望而努力。

  动物考古学课程共分为八部分,在绪论部分,王老师向大家讲授了第三纪与第四纪地质年代分期、埋藏学基本概念、我国动物考古学研究简史与一九四九年后陆续出版的动物考古学相关刊物,并向大家介绍了一批动物考古学的重要文献,在谈到化石时,还以旋齿鲨的复原为例进行了生动的说明。随后,王老师介绍了动物考古学者的三大必备条件,即坚实的考古学知识、掌握动物考古解剖学与掌握动物分类学的知识,同时介绍了动物考古学的研究目的,在谈及以动物生活习性分析古气候及古生态环境时,简要介绍了我国动物考古学界小哺乳动物研究的发展,对其他的研究目的也进行了细致的举例说明并向同学们展示了深海氧同位素曲线、骨的基本分类、用于骨骼表面的术语等学科基本知识。

  对于动物考古学来说,实践方能出真知,对动物考古学的熟练把握必须建立在熟识并细致观察各类动物骨骼标本的基础上。因此,在理论知识部分讲授完毕后,王春雪老师依托实验室中藏有的丰富动物骨骼材料,带领小组全体同学进行了标本的观察和实际接触,其中不乏熊科动物头骨与亚洲黑熊肢骨,无尾目的林蛙骨骼,犬科的狼与雪狐骨骼,鼬科的黄鼬骨骼,鸦科的两个松鸦个体的骨骼及猛犸象与披毛犀的臼齿化石等珍贵标本,在同学们进行仔细观察和欣赏的过程中,王老师利用一批食草动物牙齿标本向大家讲解了不同食草动物种属的臼齿区别及同一物种上下臼齿的区别技巧。

  本次动物考古学的文化沙龙活动,同学们实现了动物考古学标本与考古发掘资料的零距离接触,对动物考古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与认知,更掌握了一些动物考古学方法技巧与学科常识,为未来从事科技考古研究作了进一步准备。相信同学们在不懈奋斗之后,必将不负王老师的期望,成为科技考古领域卓有建树的人才。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吉ICP备06002985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7302000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