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研究生会、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团委举办“献礼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主题系列讲座。
11月27日下午14:00-16:00,赵宾福院长在考古学院一楼报告厅进行了主题为“从东北出发:百年中国考古学的起步与进步”的首场讲座,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讲座由考古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侯建峰同志主持。
讲座上,赵宾福教授从中国考古学的起步、进步与憧憬等三个方面对百年中国考古学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和前瞻。
赵宾福教授说,2021年是十分重要的年份,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共产党同岁,考古学也应当肩负起自身的文化功能与社会作用,在做好历史“望远镜”和历史“显微镜”的同时,帮助国家和民族找回早年历史记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贡献考古力量。
在中国考古学的起步这一部分,赵宾福教授回顾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关键节点多与东北有着密切联系:
1921年秋天,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进行发掘工作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然而于此之前,安特生已于1921年春季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砂锅屯进行了洞穴遗址的发掘,出土了一些今天看来属于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遗存,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考古学最早开始于东北地区;
1931年,考古学家梁思永对于安阳后岗“三叠层”的确定,是我国考古学史上第一次按土质土色进行地层划分,标志着中国考古学正式走向科学化,然而于此之前,梁思永已于1930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昂昂溪遗址的发掘中初步表露出了按土质土色辨识堆积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以土质土色为标准区分堆积的考古地层学方法也是在东北地区开始实践的;
1981年,考古学家苏秉琦正式提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之前,先后于1975年和1976年两次为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做过两场与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内容有关的学术讲座。1986年正式发表的“古文化、古城、古国”理论,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辽西地区红山文化东山嘴、牛河梁等重要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苏秉琦考古学理论体系的酝酿和形成也是与东北有关的。
因此,东北地区在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上都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考古学从东北出发,从东北起步,东北考古与中国考古学同岁、同步。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赵宾福教授对中国考古学过去一百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进行了总结,并表达了对中国考古学下一个一百年的憧憬。
赵宾福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一百年来,中国考古学已从考古材料、技术、理论、学术地位、社会作用、社会服务、学术领域等众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正如张忠培先生所说:“中国考古学已成为一位巨人,成长为铁骨铮铮的一条汉子,屹立在中国学术之林,昂首于世界优秀考古学之列”。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立足新百年新起点,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考古学应在人才培养、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创新、文物保护、研究视域与范畴、外国考古规模与水平、学科整体建设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不断迈上新台阶,在人类从血缘共同体到地域共同体再到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构建中提供考古证据,贡献考古智慧。
讲座结束后,赵宾福教授回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并为参与互动的同学签名赠书。
“献礼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主题系列讲座首场讲座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