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本科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新挑战,努力构建具有吉大特色、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启动202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工作,并同步开展专业培养方案调研工作。现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培养方案建设总体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为核心理念,结合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学科发展前沿以及社会行业动态,对标国家级一流专业标准,打造思政引领、数智赋能、通专并重的“双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能力塑造、注重留白、融入社会的“强素养”课外实践模块,着力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二、培养方案建设进度安排
工作任务 |
时间安排 |
明确改革目标,设计新版培养方案建设框架 校级:将政策标准、发展前沿、社会需求及改革理念等全面融入建设框架;制定培养方案建设指导意见 |
即日起至 2025年5月底前 |
深入调查研究,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院级:成立2026版培养方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专业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全面开展专业、产业及行业等相关领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准确调整培养目标,并逐层反向设计毕业要求、课程体系 校级:组织培养方案调研报告及专业培养目标评审验收 |
即日起至 2025年5月底前 |
建设“双核心”课程体系及“强素养”课外实践模块,形成培养方案初稿 校 级:组织建设第一批通识核心课 各专业:组织凝练专业核心课,开展专业核心课的课程团队建设;按照培养方案建设指导意见,完成培养方案初稿及院级论证工作 |
2025年6月初至 2025年12月底前 |
严格校级验收,开展系统录入等收尾工作 校 级:组织培养方案评审验收;配套优化教务管理系统 各专业:按照校级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并录入系统 |
2026年1月初至 2026年5月底前 |
三、专业调研工作安排
各本科教学单位须组织2026年招生的国标专业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工作。
(一)调研目标。通过调研,制定定位准确、逻辑清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组织专家对培养目标进行论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在“具有家国情怀、品判思维、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国际视野,懂交流、善合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基础上制定,满足国家、社会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期望和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
(二)调研内容。专业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构建知识能力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反映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在社会与行业领域发展的预期。各专业应以“精准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任务,开展全面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可分解的培养目标,用于反向设计毕业要求。具体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党和国家教育政策要求、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用人单位需求、毕业生(毕业5年)就业情况及培养反馈、在校师生需求、双一流高校及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情况等。
(三)调研方式。各学院应组织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校友、用人单位、同行专家、毕业生等各方意见和建议;参照但不限于2024年“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系列讨论会”有关内容(附件1)开展师生研讨,收集在校师生对培养方案的修改建议。
(四)调研报告。各专业应根据调研结果,认真分析总结,形成《吉林大学XX专业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为2026版培养方案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学校将组织培养方案调研报告及专业培养目标评审验收,调研报告模板详见附件2。
请各单位于2025年5月30日前提交调研报告(电子版及签字盖章扫描件)到邮箱zyjs@jlu.edu.cn
联系人:李园、汤寰宇
联系电话:85153819
附件:
1.吉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系列讨论会活动方案
2.吉林大学XX专业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模板)
本科生院
2025年4月15日